单位主页
扫描二维码
查看当前页面
一种耐病毒甘薯种间渐渗系的培育方法
发布人: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01日
修改时间: 2022年12月07日
关键词:
分类: 其他 > 育种方法 >
  • 成果介绍
  • 知识产权信息
  • 交易详情
概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病毒甘薯种间渐渗系的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广亲和性亲本徐薯18,与抗病毒的甘薯野生种进行种间杂交,保证杂交数量和利用杂交处理液处理的基础上,获得种间杂种实生种子,然后对获得杂种F1群体进行跟踪鉴定,选择抗SPVD的真杂种为母本,栽培种徐薯18为轮回亲本进行连续回交2~3代,构建BC3F1或BC4F1群体,最后对BC3F1或BC4F1群体进行抗性鉴定和标记分析,获得耐病毒渐渗群体BC3F1或BC4F1。本发明突破了甘薯传统遗传群体构建方法,拓宽了甘薯遗传基础,可以以较小群体规模构建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减少应用过多标记等人力、物力的花费,可以用于构建遗传作图群体及抗SPVD品种改良。

技术原理:
种间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s, ILs),即外源小片段染色体渐渗到受体染色体组中的植株个体。利用以上种间杂交和渐渗回交途径可以实现外源目标基因通过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向受体基因组转移,提高受体栽培品种的抗性或其它性状,实现对野生资源优异基因的利用。
创新点:
解决SPVD对甘薯生产的危害的常用手段之一为茎尖脱毒。然而,茎尖脱毒工作量较大外,获得的脱毒植株也很容易受到病毒再侵染而感病更重。 在基因工程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抗SPVD的转基因株系。 最安全、根本和有效的策略是创制抗SPVD新材料甚至培育抗病毒新品种。前人研究筛选到了部分抗性材料,但是表现极不稳定。目前,还没有发现极端抗性的栽培种材料。然而,却在甘薯近缘野生种中发现了诸多抗性和极端抗性的抗源材料,本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SPVD抗源缺乏,为创制抗SPVD新种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主要技术指标:
(1)甘薯与近缘野生种种间杂种的获得:以栽培种徐薯18为母本,抗病毒甘薯野生种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通过抗性、GISH和SSR分子标记鉴定真实杂种; (2)甘薯种间渐渗系的培育:选择真实杂种为母本,栽培种徐薯18为轮回亲本进行2~3代回交,获得甘薯种间渐渗系; (3)甘薯种间渐渗系耐病毒鉴定:获得的甘薯种间渐渗系在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育苗,5月下旬栽插,7月底和9月中旬对田间SPVD发病情况进行统计,按如下公式分别计算7月底和9月中旬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值数)/(调查总数×7)×100,根据计算得到的7月和9月的病情指数,计算病情指数平均值,再根据病情指数平均值和公式:耐病指数=100%-病情指数平均值,计算其耐病指数,耐病指数>(85)的株系即为耐病毒甘薯种间渐渗系,其中,相对级值数的分级标准为:0级为,1级为,2级为,3级为,4级为,5级为,6级为,7级为见参考文献。
节本增效情况:
甘薯病毒病(Sweetpotato virus diseases, SPVD)主要由甘薯羽状花叶病毒(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其中,SPCSV可使SPFMV病毒含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例如,当SPFMV和SPCSV共同侵染甘薯时,SPFMV的含量比其单独侵染时增加600倍。SPVD显症植株的产量比健康植株减少79-86%,比SPCSV单独侵染植株的产量减少62-72%。SPVD一旦爆发流行将对甘薯生产造成严重危害,SPVD在非洲薯区可使甘薯减产56-98%;在南美洲秘鲁一般减产在65%以上;在中国一般减产20-50%,多则可达78%,利用本发明可以提高甘薯病毒病抗性,减少产量损失。
市场应用前景:
本培育方法突破了甘薯传统遗传群体构建方法,是对种间有性杂交的有益扩展,拓宽了甘薯遗传基础,可以以较小群体规模构建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减少应用过多标记等人力、物力的花费;可以创制抗SPVD的优异渐渗株系,用于抗甘薯SPVD遗传改良。
适宜条件(领域、区域):
本发明适宜应用在耐病毒的甘薯种间渐渗系的培育。
  • 成果成熟度:已有样品
  • 预期交易方式:完全转让,许可转让,许可实施